上海2022中考人数
上海2022中考人数
上海每年中考人数在7—8之间,中考人数最多的区是浦东新区,人数最少的是徐汇区。预计2022年中考人数在8万左右。

中考易错成语
1.空穴来风 三人成虎 美轮美奂
2.炙手可热 侃侃而谈 首当其冲
3.不瘟不火 鼎力相助 鼠头鼠脑
4.首鼠两端 集思广益 忍俊不禁
5.脱颖而出 蓬荜生辉 不可收拾
6.出奇制胜 意气用事 不知所云
7.不可理喻 骇人听闻 责无旁贷
8.耿耿于怀 因人成事 耳提命面
9.望其项背 期期艾艾 无可厚非
10.不胫而走 身临其境 参差不齐
11.差强人意抛砖引玉风声鹤唳
12.敬谢不敏 鬼斧神工 始作俑者
13.文不加点 无所不知 知无不言
14.危言危行 良莠不齐 绘声绘色
15.评头论足 置之度外 翻云覆雨
16.弹冠相庆 休戚与共 义无反顾
17.不刊之论 振聋发聩 安之若素
18.济济一堂 叹为观止 汗牛充栋
19.赏心悦目 上行下效 无所不能
20.相敬如宾 无所不至 信笔涂鸦
21.目无全牛 下里巴人 振振有词
22.面目全非 不足为训 见异思迁
还有两个月怎样在中考前爆发提个200分左右·······
距离中考两个月快速提分的方法建议:
1.夯实基础考点 查漏补缺 中考80%—90%的分数是在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上,考生应把更多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巩固和提升上。
最后阶段最见效的冲刺方法是将前面考试中出现的错题,重新归纳、分析,有针对性的补弱增强,攻克必考知识失分点。2.突破技巧 掌握应试“诀窍” 答题是否规范、审题是否严谨、表述是否条理清楚等应试技巧方面都存在问题,考生应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解题的规范性训练,学大资深考试专家紧贴中考核心点,深入剖析解题要领,帮助考生突破解题技巧,紧抓题型得分要点,简化解题步骤,提升应试能力。
3.心理、生活全面调整 考前“攻心”不可少 升学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考生出现紧张、焦躁的情绪在所难免。适度的紧张有利于集中精神、提高做题效率。但对于某些考生由于负面情绪而导致临场发挥失常,则需要为其释放焦虑、及时减压。
高中考试,都考那些?总分满分多少分
高一: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全科总分1050。
高二:分文理科,理科生考语数英理化生,文科生考语数英政史地。总分750。
高三:分文理科,理科生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文科生考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总分750。
拓展资料
高考是高校选拔新生的制度。中国有1300多年的科举历史。这一制度曾一度显示出人才选拔的优越性,并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国家。1905年,为了发展新式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改为西学东渐。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来源:一是科举制度形成的传统考试思想和价值观;二是西方现代考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每年的大学招生都是按照国家计划确定的!中国近40%的高中毕业生可以按照国家计划接受高等教育!而这个比例一个两个专家这个问题,只有在每年完成招聘后才能知道!比如北大的招生计划是100分,那么所有填写申请表的考生的分数都是第一名,第100名的分数就是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其他高校也一样!有多少人有国家计划录取分数线完全取决于学生成绩和志愿。
参考文献
来自头条百科
https://www.baike.com/wiki/高考?search_id=3nus9dpmy3hukg&prd=search_sug&view_id=2h1envfohqn6rk
150个中考高频成语
【包罗万象】
形容内容庞杂,无所不有。该词易犯“大词小用”的毛病。
误例:工人俱乐部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
【遍体鳞伤】
浑身都是伤痕。已包含“浑身”的意思,不能再说“浑身遍体鳞伤”。
误例:他被敌人抓住后,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别无长物】
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不能理解成“自己没有什么长处”。
误例: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不耻下问】
不可用于与自己相当和比自己高明的人。
误例:在学校上课要认真听讲,有疑难要不耻下问,老师一定会耐心解答。
【不负众望】
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误例: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
【不胫而走】
消息传得很快。与“不翼而飞”表示东西丢失不同。
误例:汉代陵寝的一些石雕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洗礼,多数都已损坏,有些甚至不胫而走,最终出现在国外的文物拍卖市场上。
【不可开交】
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误例: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不可收拾】
无可挽救,不可救药。有人将此词与“一发而不可收”揉到一起用,变褒为贬。一发而不可收,形容对发生的气势难以控制。
误例:自2001年全国书画大展上获奖以后,这位年轻画家由专攻传统国画转而大搞新技法创新,佳作频出,一发而不可收拾。
【不可理喻】
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误例:这些办事的规矩,在我们看来早已习惯成自然了,可对那些初到中国的外国朋友来说简直是不可理喻的。
【不瘟不火】
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指的是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对角色的把握恰如其分。这是一个赞扬演员演技好的褒义词。常被误用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
误例:离6月1日“限塑令”执行的日子越来越近,省城多家超市也早已推出了环保袋。但记者近日采访时发现,超市的环保袋销售一直不瘟不火。
【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认为不是、不对的否定的意思。易与“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含有轻视的意思”混淆。
误例:有些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与汽车撞上,总会没事的。
【不足为训】
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误例:1.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2.一个人犯点错误,是难免的,是不足为训的。
【不刊之论】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发表”。
误例:这篇文章内容粗俗,只有华丽的辞藻,竟然在报刊上发表,简直是不刊之论。
【不赞一词】
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不能理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误例:我对任何邪教组织的言论不赞一词。
【不绝如缕】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误认为“连续不断”。
误例: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惨淡经营】
表示为某事非常劳苦,形容苦费心思于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词中的“惨淡”很容易被误解为“萧条、不景气”,错认为是经营艰难,生意清淡。
误例:去年美国国内航班,平均每天有一万件行李丢失,航空公司对此的解释是,惨淡经营,人手不足。
【沧海桑田】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易望文生义,误解为“大海和农田”。
误例: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侧目而视】
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易误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误例:有些人工作中刚取得一点儿成绩就对别人侧目而视,骄傲自满。
【参差不齐】
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误例:一个测试下来,有人轻松跑完了全程,有人勉强完成,有人却没跑下来。面对着这参差不齐的成绩,毛教练一筹莫展。
【曾几何时】
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易误解为“在很久以前”或“过了很长时间”。
误例:有人对歪风邪气深恶痛绝,可是轮到自己身处其中,也便随风而走。他们忘了,曾几何时,自己对这些现象又是何等咬牙切齿。
【差强人意】
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常被人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或“强人所难”。
误例:1.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2.整个赛季下来,罗本只有2个进球6次助攻,对于他这样的世界级边锋来说,实在是差强人意。3. 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相关推荐
- 03-17 中考五五分流是什么意思
- 03-16 三明市2022中考分数线什么时间出
- 03-15 快中考了怎样给孩子写鼓励的话
- 03-05 德州中考2020录取分数线
- 03-05 聊城体育中考严格吗
- 03-02 滨州市中考成绩中ABCDEF各代表多少分
- 02-28 江苏中考是统一试卷吗
- 02-13 中考宣誓词口号霸气押韵
- 02-07 中考征集志愿是什么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