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心理学中什么是表象

李娜 发布于:2024-09-06 编辑于:2025-05-01 19:20:11 16642

心理学中什么是表象

表象的定义: 把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做表象,在头脑中所出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实际上表象就是在记忆里分类中所讲的形象记忆。表象所回忆出来的内容一定是事物的形象,而不是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者语言的描述。 二、表象的特征和作用: 直观形象性、片断不稳定性、表象的可操作性、概括性。 表象的形象可以在我们头脑里放大、缩小、翻转,表象的这种特性叫做表象的可操作性。 表象的作用: 表象是人们积累感性知识的一种形式. 表象的可操作性使表象成了想象的素材。 表象的概括性使表象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作用,没有表象,思维也难于发展起来。

心理学中什么是表象

什么工作需要心理咨询师证书?这个工作的含金量如何

心理咨询师目前已经被国家取消了,意思就是你无法通过任何途径滚去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

那么如果我们仍然想要从事心理咨询相关工作怎么办?

目前有两种证书可以替代,一个是健康管理师,这是人社部颁发的国家级证书。另一个是国际心理咨询师,这个只是由人社部代发。

目前国内心理咨询行业鱼龙混杂,而且缺乏更加细分的等级认证,导致骗子横行,到处都是伪专家,因为心理咨询师二级这个证书在原来并不难考,难度几乎等同于会计证。

因此如果你想从事心理咨询相关的工作,我建议你还是重新考虑一下,这个工作需要耐心,经验,细致的情感和强大的自我承受能力。而且短期难以获得较快的职业发展。

女孩子想变漂亮是什么心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是男是女。

想要变漂亮有两种想法:

1、自己欣赏自己,满足自己对自己的信心,希望自己更好,希望自己完美。

2、让别人欣赏自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希望别人注意自己,可能自己内心比较孤独。

其实说到底都是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如果你认为你自己很漂亮,那么你还想变得更吗?嗯,可能还想……

其实无论你想做什么,想变成什么样,都是因为欲望,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不足。

外表再美,美不过心美。

当你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你还会在乎外表吗?当你不在乎别人的时候,你还会在乎别人的目光吗?

怎样克服英语厌学心理

为什么要厌学?不学英语对你有啥好处没?也可能有,能够把本来应该学英语的时间用来刷会儿头条或者打盘游戏或者化化妆约个会?

都已经21世纪了,你看看大街上,谁还不会说几句英语?都快普及了,你好意思不会么?

从大的方面看,我们伟大的祖国近几年飞速发展,都快把自己修炼成大boss了好么?国富则民强。回头你满世界去旅游去happy的时候,是不是得和国际友人们更好地交流交流?不然,到时候抢购个奢侈品都会一脸茫然就不好了。假如有一天中国混不下去了,你是不是想要移个民,到更好的地方去,难道七老八十的再现学?那可就费了老劲了。

往小的方面讲,学习任何东西都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又不是多难的东西,能不能搞定?假如你能搞定,那是不是意味着你能相对轻松地应对各种英语考试的狂轰滥炸,考试考好了,人生顿时觉得圆满了许多。嗯,别怀疑,社会就是这样。

嗯,假如你搞不定,相对于英语来说是个睁眼瞎。那可以预见你的孩子很早就得报英语辅导班了,因为你,根本辅导不了人家。最近总有很多人问我怎么能快速地掌握英语,上学的时候都不学,一把年纪了反而想要快速地掌握了,还不是因为后知后觉,后来才发现,自己的孩子要输在起跑线上了吗?

学与不学,决定权在你自己,因为付出的是你,收获的当然也是你。任何人,都不能拿着鞭子驱使你做事。但是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或者即将成为成年人,自己分析分析付出值不值得,利弊一列,我相信结果显而易见。去做对自己好的事。

心理暗示的力量是巨大的吗

心理暗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现象,比如你老想一个女生/男生,然后自己就寻思:我是不是喜欢上她/他了?得,现在你想不爱上她/他都难了,所有的爱情几乎都是这么开始的。但是我们对心理暗示所产生的强大力量并不太了解。

记得《士兵突击》里有一个典型的情节,许三多一直晕坦克,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情况有所好转。有一次训练完成,许三多从坦克里狂奔出来就吐。班长史今走过来拍着许三多的后背说:“你的很多毛病都是心理上落下的,其实你今天完全可以不吐的,是你告诉自己不行了对吗?”许三多惊愕道:“你怎么知道?”还有一个情节就是史今班长跟连长打赌让许三多做五十个单杠大回环,许三多说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做不了。但是最后证明,许三多赶鸭子上架地做了三百多个,破了伍班副的记录。这就是两个典型的心理暗示的例子,第一个例子中许三多暗示自己“我不行了”,第二个例子中许三多暗示自己“这么多人看着我做不了”。这都是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他给自己的积极的心理暗示情况就会完全不同,做单杠回环就是证明。

人的思想是很奇怪的,消极的心理暗示对人们潜能的开掘是一个巨大的阻碍,而积极的心理暗示对潜能的发挥则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杠杆。

当一个困难来临,你会兴奋地告诉自己:“太好了,提升我的机会又来了!”还是会厌烦地说:“哎呀,怎么又来了,麻烦!”

当你要去干一件事情时,你是自信地告诉自己:“我能行!”还是自我怀疑地告诉自己:“我觉得自己干不了”。

当你发现自己的某个毛病时,你是心不在焉地告诉自己:“我就这样,改不了”,还是郑重其事地告诉自己:“我必须要改掉它!”

当你意识到自己活得很平庸时,你是心有不甘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努力,我要不虚此生!”还是自暴自弃地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没什么出息”。

当你做一件事坚持得快到极限时,你是平静地告诉自己:“没问题,我还能坚持!”还是急躁地告诉自己:“不行了,我真的坚持不住了!”

当你跟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分手的时候,你是释然地告诉自己:“我们不适合,分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还是痛苦失意地告诉自己:“没有她/他我活不下去”。

如果一件事你很用心地去做了但别人还是不满意,你是生气地说:“这已经是我做得最好了”,还是会说:“我相信我可以做得更好!”

......

显然,以上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和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人的一生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平庸还是伟大,是幸福还是痛苦,很大程度上取决与这个人是有积极心理暗示的习惯还是消极心理暗示的习惯,不同的心境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有消极心理暗示习惯的人总是把事情往坏的方向引导,自己打压自己,而有积极心理暗示习惯的人总会把事情往好的方向引导,自己解放自己。伟人与庸人在此分野。再有实力的人,如果你总是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也不可能成功。

如果你经常关注新闻你会发现温总理的政治智慧。温总理一再强调信心的重要性,从金融危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到许诺有信心在自己任期内解决好医疗就业住房等问题,再到“信心像太阳一样充满光辉和希望”,我们不禁要问,温总理就当真那么有信心吗?恐怕未必!因为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中并没有得力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他心里也打小鼓,所以他的自信也不过是虚空的、膨胀的,他要给全国人民一种心理上的暗示:不必惊慌,我们有信心!为什么有?不知道,但正是这种信心支撑着他去工作去不停息地思考、探索。作为国家领导人,温总理当之无愧,他心里很明白,谁倒了自己也不能倒,天塌下来他必须得顶着,他要以一种昂扬的姿态告诉全国人民:我们能行!罗斯福总统在1929---1933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中不也说过“唯一让人恐惧的只有恐惧本身吗”?罗斯福总统也是在给全国人民一种心理上的暗示,要人民先战胜自己心理上的恐惧,然后才可以迎战金融危机。二战时期,英国人的神经处在崩溃的边缘,他们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丘吉尔每天早上激情膨胀的电视讲话,这使他们感到一种希望。

很多人都有自卑的心理习惯,或者总是自我怀疑,这其实就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习惯,自信与自卑只在一念之间,就看你的思想是向左倾还是向右倾了。很多人遇事总是退缩,莎士比亚说:“一个人往往因为遇事退缩而失去成功的机会”。畏缩其实就是因为存在着消极的心理暗示,其实你不一定比别人做得差,但你就是太不自信了。人很多时候都是自己败给了自己,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战胜自己!

心理学上有种约拿情节,源自《圣经》中约拿的故事。约拿一直渴望得到上帝的重用。有一次机会来了,上帝派他去传达旨意,这是一桩神圣光荣的使命。然而面对突然到来的、渴望已久的荣誉,约拿却莫名其妙地胆怯起来。最终他放弃了这一神圣使命。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根据这一故事提出了“约拿情节”的概念,其含义是“我们害怕自己的潜力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水平,在我们最得意的时候、最雄心勃勃的瞬间,我们通常会害怕起来,我们害怕正视自己最低的可能性,又害怕正视自己最高的可能性。”这种的心理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我们经常逃避自己,不相信自己,不敢面对自己,不敢迎接挑战。比如说我吧,我编写这本书的中途就不想继续下去了,感觉很累,又怕编出来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很可能还招致某些人的嘲笑,这就是约拿情节,我们必须战争它。

心理暗示可以让人绝处逢生,也可以让人功败垂成;可以让人把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让人把地狱变成天堂。同样是一败涂地,有的人选择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有的人选择把自己打入万劫不复的冷宫,甚至绝望自杀。有句话叫:“没有令人绝望的处境,只有人对处境的绝望!”在绝望时,给自己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心灵上立马枯木逢春,柳暗花明,如果这时你给自己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立马会心灰意冷万念俱灰。自杀的人最后一刻对自己下手时肯定给了自己一个极为消极的心理暗示,这个暗示让他彻底崩溃,失去理智,以致对自己痛下杀手。

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让你拥有碾碎一切障碍的决心和气魄,会让你拥有难以置信的坚持力和忍耐力,会让你不断增加勇气,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其实人的极限是远远超出自己想像的,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就在于他们有心理障碍,他们总习惯设置自己,“我不行”“我做不到”“我不敢”“我学不会”“我只能平庸”“我懒惰”“我没毅力”...有句话叫,一个人的平庸是从认可自己的平庸开始的。这些人总是习惯总结出一些消极的结论来暗示自己,然后安分守己地服从这些结论,自己判决自己、限制自己,实质上是一种作茧自缚。记住,一切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只要你果断地打破思想上对自己的桎梏,你就可以解放自己,获得重生!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为它事先设置的高度,人的成就不可能超过他为自己设置的成就。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想得有多远,你就可以走多远。我们只要有那种“苟有所进,则不惜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精神,超越就没有极限,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沉睡的巨人,开掘那座宝藏,唤醒那个巨人,方法就是永远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合理地运用它,你将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你将拥有王者之剑,拥有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力量!

人的思想、心理、情绪其实完全是由自己掌控着的,我们可以驾驭着它们驶向任何一个方向。每个人的思想心理情绪上都有两个按钮,一个是积极的,另一个是消极的,不同的人会有按不同按钮的习惯,这构成了他们的心智模式,这些模式会形成一定的运行程序。这个小小的按钮控制着人身上巨大的启动思想和情绪的引擎。如果你永远都只启动那个积极的对自己有利的按钮,那么你就会无往而不胜。

心理暗示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用于自我保护。比如你在干了一件事情后还是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你快崩溃了,这时你可以告诉自己:“我尽力了,我问心无愧”。这就使自己从一种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了。再比如,你拼命工作却还是不如别人混得好,这时你可以宽慰自己:“都是浮云,何必执着”。比如别人的言行惹你生气了,你大可不必火冒三丈,而对自己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不跟他一般见识”。我们有些时候不必过于苛责自己,什么时候启用这种心理保护的心智模式就看个人的能力和承受力了,这需要智慧。

其实,暗示就是给自己一种错觉,让自己相信自己暗示的那种事实。但我们要清晰认知这种错觉,不可盲目自大,也不可有侥幸心理。有些人用心理暗示成就了自己,而有些人却用心理暗示毁灭了自己。那些罪犯之所以犯罪不就是提前给了自己一个“没事,我点没那么背”的心理暗示吗?

有一句话说得好:“激励自己最好的方式是自我欺骗,毁灭自己最好的方式也是自我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