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语文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王军 发布于:2025-02-07 编辑于:2025-05-01 18:29:48 37622

语文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存在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从答题来看,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例如:第一题的积累与运用,共考察了字的书写,注音、文言语词的默写等,学生正确率很高。第三大题中语词赏析和文言文阅读正确率达到94。但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课文不熟,表现存第4小题,对课文的理解性填空,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性格把握不够。

2、综合性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第二大题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失分较普遍,主要表现在对综合性学习的流程设计感到无从下手。

3、阅读部分课内部分明显好于课外部分,涉及到语言赏析,内容分析时得分率几乎都不及格。

4、写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次作文为半命题作文,部分学生没注意选材的新颖,叙写老一套素材,造成失分严重现象。另个多数学生作文仍然平淡,缺少真情实感,套用的,瞎编空洞的痕迹较严重,造成了本次作文普遍较低的情况。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最大困惑是什么

最大的困惑,我认为是:

一、对语文这一门学科普遍不够重视;

二、怎样才算教好了,怎样才教得好,无底。分析如下:语文属于工具性学科,基础性学科,它要说深奥,那深奥无底,文学博士也还远没到底。说它浅显,也浅显,认得千把、两千个汉字,脱了盲,就能应付一生中的好多事了。正因为如此,学生普遍不太重视语文,充其量认识一些生字,接触一些新词。你要他往深层次钻,那一不会钻,二不愿钻,三确实没法钻。因此往往浅尝则止。从教学上讲,教师只能照本讲读,也升不了怎个高度。所以常常会发现语文课上不认真听讲的,偷偷做其他的作业的现象。从作业上讲,要么做得起的,就蛮简单,要么做不起的,就下不了手。不像数、理、化,它有类比性、参照性。至于课外阅读,现在普遍不爱阅读,别说其他的书籍,就连配发的那些读本,根本没几个学生读完了它。所以提高语文水平、质量难度很大。第二点,到底怎样算教好了,这个标准无人拿得准。只能以考试分数定输嬴。可它不像其他科目,把书本教好了,就八九不离十了。而语文就不仅仅是书本了,一张试卷,书本上的东西不多,其余的可说与书本无关,这不是困惑吗?从今年起实行改革,以后的试卷题量更大,课外内容更多,教师能教好吗?这不困惑更大了吗?所以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喜欢上阅读、多阅读,才是破解之道,解惑之法。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困惑有哪些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这对小学语文教学,以及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利用朗读的却较少。大部分教师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集体朗读。然而早读期间大多老师并不在场,所以学生读错音或读错句子时就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另外在齐读时有的学生漫不经心,不是假读,就是不读,即使读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对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更是了解甚微。集体朗读时还拖音明显,节奏性差,这些都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 由于小学生识字量少,词汇缺乏,所以在朗读时极易出现错误,不是加字就是去字,有的甚至连成语、短句都读不通顺,更谈不上把“长句”断成“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了。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要适当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语文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1-8单元所有四字词语解释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四字词语解释汇总

1、形容雨极大,就像一大盆一大盆倒下来似的。(倾盆大雨)

2、肚子饿得咕咕响,形容十分饥饿。(饥肠辘辘)辘辘:象声词,这里指肠鸣声。

3、形容很留恋,十分舍不得。(依依不舍)

4、形容朗读、背诵得非常熟练流利。(滚瓜烂熟)

5、丝毫不迟疑,指态度非常坚决。(毫不犹豫)

6、流动的光影,丰富的色彩。形容色彩丰富明丽。(流光溢彩)

7、大声喊叫,帮助增强声势。(呐喊助威)

8、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津津有味)

9、时间长,日子久。形容长久。(天长日久)

10、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控。(如醉如痴)

11、头脑里涌现的感想连续不断。(浮想联翩)浮想:漂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地涌现出来。

12、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分析,不管懂不懂,全盘接受。(囫囵吞枣)

囫囵:整个儿。

13、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不求甚解)甚:很,非常。

14、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悲欢离合)悲欢:悲伤和欢乐。离合:离散和聚会。

15、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牵肠挂肚)

16、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盼着要喝水一样。(如饥似渴)

17、不用说就能明白,形容道理(情况)明摆着。(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

18、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非常伤心。(黯然神伤)

19、指文章都一个样,形式呆板雷同,没有新意。(千篇一律)

20、独具一格,与众不同。(别出心裁)

21、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干。(大显身手)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

22、觉得事情合情合理,心里很坦然。(心安理得)得:适合。

23、比喻费尽心血。(呕心沥血)沥:滴。

24、懂书法,会作画,有书写和绘画的才干。(能书善画)

25、指名气很大。(颇负盛名)颇:很。

26、不太在意,不怎么在乎。(不甚在意)

27、遭受寒风冰雪的袭击,指天气恶劣。(风欺雪压)

28、形容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顶天立地)

29、低下头,弯下腰。比喻屈服。(低头折节)课文中“不肯低头折节”指具有梅花品格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不幸都不会低头屈服。折:弯,弯曲。

30、两眼含着泪花,看东西不清楚的样子。(泪眼蒙眬)

31、太阳出来了,就开始干活。(日出而作)

32、太阳下山了,就回家休息。(日入而息)也称日落而息。

33、为防备外来的侵害,相邻各村落协同守卫瞭望,遇到情况相互通报支援。(守望相助)课文中家乡的人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生活情景。

34、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安然无恙)近义词:完好无损

35、藕已折断,丝还连着。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挂牵着。(藕断丝连)

36、指从古代到现在的意思。(古往今来)

37、外表看上去非常大的东西。(庞然大物)庞:很大。

38、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气象万千)

39、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小心翼翼)

40、形容很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筋疲力尽)近义词:精疲力竭

41、不允许争论、辩说。(不容争辩)

42、像天上的群星似的罗列着,像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星罗棋布)

43、结果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大喜过望)

44、形容情绪低落、失望的神情。(垂头丧气)

45、心思灵敏,手艺精巧。(心灵手巧)

46、连续不断的样子。(源源不断)

47、跟大家不一样。(与众不同)

48、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前后相接,往来不断。(络绎不绝)

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49、享受、得益不完。(受用不尽)

50、充满生机,青翠茂盛。(生意葱茏)生意:生机。

51、形容十分得意骄傲的样子。(神气十足)

52、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很镇静。(不动声色)

近义词是:不露声色

53、像鹰和隼那样强而有力地站立。(鹰隼雄立)

54、指天鹅结伴在天空中飞行的样子。(鸿鹄群游)鸿鹄:指天鹅。

55、回旋环绕,连续不断。(迂回绵延)

56、形容整齐、很有秩序的样子。(井然有序)

57、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恭恭敬敬)

58、乘船度过海洋。指远离家乡,前往异国他乡。(漂洋过海)

59、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付之东流)

60、世界第一,独一无二。(盖世无双)盖世:压倒世界上所有的,没有人比得过。

61、(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顿挫抑扬)

62、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古色古香)

63、形容看到、听到或想到某一动人的事迹,产生恭敬、钦佩的态度和心情。(肃然起敬)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

64、比喻非常光滑。(凝滑如脂)

65、形容非常残破的样子。(破烂不堪)不堪:表示程度深。

66、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失魂落魄)

67、耳朵都被震得快要聋了。形容声音很大。(震耳欲聋)

68、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得意扬扬)与“得意洋洋”意思相同。69、完全跟过去一样。(一如既往)

70、说话没完没了。(喋喋不休)

71、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坏更加严重。(雪上加霜)

72、按照图像寻找良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事物。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不懂得变通。(按图索骥)

73、未来的日子还很长。比喻事情还大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去做某件事。(来日方长)

74、心神不定。(忐忑不安)

75、一点也不怀疑。(毫无疑义)

76、无法计算。(不可估量)

77、无数的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众星拱月)

78、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金碧辉煌)

79、形容器物精致通透,结构奇巧。(玲珑剔透)

80、像诗、像画那样优美动人,给人以美的意境。(诗情画意)

81、形容相隔很远的不同地区。(天南海北)

82、奇异罕见的宝物。(奇珍异宝)

83、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的样子。(横七竖八)

84、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斩钉截铁)

它的反义词有: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85、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居高临下)

86、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失生命。(粉身碎骨)

87、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昂首挺胸)

88、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气壮山河)

89、形容山和水很多。(万水千山)

90、随着风的吹拂飘动。(迎风招展)

91、比喻力量强大,声势浩大,不可阻挡。(排山倒海)

92、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英勇杀敌,战死疆场。(马革裹尸)文章

如果将来从事语文老师专业,高中应该选什么科

一般高中语文老师可以考率一下以下专业:

文学类——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语言类——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对外汉语也可以,但现在市场形势不是很稳定。

高考语文主观题多少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客观题(选择题)(3分)

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单项选择题(四选一)

5.主观题(4分)

6.主观题(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客观题(多项选择题)(4分)

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不正确的两项。

8.主观题(4分)

9.主观题(6分)

高中选修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三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翻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原文及译文

1、【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2、【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 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3、【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4、【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5、【原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6、【原文】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7、【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8、【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10、【原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子贡问政。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子贡说:“如果不能同时做到,以上三项中哪项可以去掉?”“军事。”“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国家就要灭亡。”

11、【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12、【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留。”